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5-11-16 14:06 来源:本站  作者:张敏    点击量:142次

  中国品牌网讯: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同时肩负着改善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双重任务,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根据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到今年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开始成为新的支柱型产业,呈现出新兴战略产业的高增长特征。并且可以预计,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以及APEC蓝、阅兵蓝和约谈蓝等不断出现,环保产业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工业新形态和商业新模式也将为环保产业自身的升级换代带来推动力。可以说,环保产业的发展正处在最好的战略机遇期。本文从创新角度来梳理一下环保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创新理论发展的脉络

  工业革命开启后,创新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有目共睹。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把创新概念引入经济学研究,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中。他将创新分为5大类:①产品或服务创新,包括消费者仍不熟悉的产品或原有产品的新特性;②生产方法创新,即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③市场创新,开辟新的销售市场;④材料创新,发明一种新材料或发现材料的新来源;⑤组织创新,即建立一种新的组织,如形成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及其分类体系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将创新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撑。其后,随着20世纪整个百年历程中一波接一波的技术和政治领域重大变革,创新理论沿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方向在纵深发展。其中,技术创新是以技术变革和技术推广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结合的方式途径、机制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制度创新是以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组织方式、市场结构以及社会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其作用机制。当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两者存在强烈的耦合关系:作为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服务的提供者,制度必然随着技术的创新和变迁以及经济的动态增长而做出反映和调整;同时,技术变迁新知识的产生也是制度发展过程的结果。

  创新作为一种复杂的事物和现象,除吸引了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外,还吸引了管理学、社会学、技术学、行为学、心理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大量研究,形成了一个从微观到宏观、从技术到制度、从实证到规范的综合研究体系,可以说是“创新丛林”,如表1所示。

  表1:创新理论丛林

  二、从生态创新到环保产业

  创新给现代经济社会带来的并不仅仅是鲜花和掌声,也包括颇不受大家待见的资源环境问题。有意思的是,这些资源环境问题却反过来寻求创新来进行解决。

  事实上,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生态创新。

  所谓生态创新,按照欧盟“测量生态创新”项目的定义,是指对产品、服务、生产过程、组织架构、管理或经营方法所采取的能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有效降低环境风险、污染和资源负面效应的新举措。生态创新定义的出现仅仅有二十年时间,其实生态创新实践却早在工业革命之初就已经出现,例如早期的企业家就致力于从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寻求商机。纵观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生态创新实践已经先后走过4个阶段:1)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污染物处理为对象的末端治理阶段;2)起源于70年代中期以生产过程改进为对象的清洁生产阶段;3)起源于80年代中期以产品或服务为对象的产业生态化阶段等;4)进入新世纪以来着眼于社会经济系统整体优化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阶段。

  这些生态创新行为催生了环保产业。所谓环保产业,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界定,是指为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涉及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我国环保部门所开展的环保产业调查将环保产业划分为四类:环境保护产品、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境服务。其中,环境保护产品包括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循环利用的生产设备、材料和药剂、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等,这主要对应和服务于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类型的生态创新;环境友好产品包括经过环境标志产品、节能节水产品及有机产品等,对应于产品生态设计类型的生态创新;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及环境服务等则可以对应于循环经济层面的生态创新。

  可以说,生态创新与环保产业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生态创新为环保产业提出了需求和创建了市场,环保产业则为生态创新提供了载体基础和保障。因此,环保产业的发展与生态创新存在互为依存的紧密关系。正如生态创新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样,环保产业也往往呈现出阶梯式的发展特征。例如,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工业废水治理和城市污水处理产业率先得到发展,其后深度处理、水回用、节水以及水生态修复等产业陆续得到发展;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除尘、脱硫、脱硝等产业在过去三个五年计划中逐次成为发展重点;在固体废弃物方面,也先后经历了末端处理、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和城市矿产等产业阶段。

  概而言之,环保产业无论是整体还是细分领域都呈现出阶梯式的发展特征。这种特征其实是由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两股力量推拉的综合效果所产生,一方面需要通过政策创新来创建生境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来推进市场。与其他产业比较,环保产业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政策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这在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产业、电厂脱硫产业、城市污水处理产业等都可以观察到。

  究其原因,环保产业发展的复杂特征源于生态创新的“双重外部性”。所谓双重外部性,是指生态创新同时具有环境的外部性和创新的外部性。环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品,存在严重的外部不经济性,采取环境治理措施的企业容易被不治理的企业搭便车而利益受损,这导致企业缺乏生态创新的动力。创新也具有外部性,在知识产权得不到充分保护的情况下,创新的企业也容易导致利益受损而失去创新的动力。因此,双重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生态创新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也直接导致了环保产业发展的复杂性。这也提醒我们要从生态创新的角度来探讨和认识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律。

  从环保产业的需求者即污染性企业角度看,生态创新嵌入到企业网络、知识网络和环境监管网络的三重网络体系中,如图1所示。生态创新的相关主体包括生产企业、供应商,银行,分包商和零售商(所形成的商业网络),各级政府(监管网络)和所有知识持有者(知识网络)。因此,我们需要从企业的环保决策以及生态创新模式来思考环保产业的发展。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