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奔驰、一汽奥迪、华晨宝马在国内销量屡创新高,比进口车更低价的国产化产品广受消费者青睐。国产后的豪车,诸多本土化设计迎合了国内消费者的喜好,性价比的优势也比进口车更具竞争力,巨大的市场潜力刺激外资车企加速国产进程。
10大豪车品牌9个国产
近两年豪华品牌的国产化也已渐成趋势,数据显示,国内市场销量排名前10的豪华品牌,除了雷克萨斯外,其余9个品牌均已实现或者即将实现国产化。
2013年5月,东风汽车公司正式就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举行签约仪式,生产及研发基地落户湖北襄阳。该生产基地经过产能改造后,其年生产能力将由13万辆增至25万辆(包括日产天籁),总投资额将超过20亿元人民币。
同年7月,讴歌正式就国产化项目与广汽汽车集团签订基本协议书,虽然不是合资合约,但也算是“订婚”了。讴歌的国产进程推进的非常快,一改往日本田在华战略保守低调的作风。如此快的速度,也反映了讴歌对于中国市场的渴望和扎根中国的决心。
2014年1月1日,菲亚特出价43.5亿美元从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手中购得41.5%的克莱斯勒公司股权,这意味着菲亚特已持有克莱斯勒全部股权。业内人士认为,菲亚特完购克莱斯勒将有利于Jeep品牌的国产化进程。
引起最多关注的路虎捷豹与奇瑞汽车公司的合资计划早在2012年就已敲定,生产及研发基地定在江苏常熟,初期规划产能13万辆。今年2月1日,国产路虎揽胜极光正式上市,在发布会上,奇瑞捷豹路虎宣布其接下来投产的车型为发现神行。
还有,VOLVO被吉利收购之后,旗下车型S60L在2013年以“沃尔沃亚太”的名义试水国产;2014年,上海通用再度在凯迪拉克品牌上发力,推出XTS,而且在之前的上海车展上,更是放出了将会国产最新旗舰CT6的劲爆消息;法系车也不甘落后,标致雪铁龙投入了旗下豪华品牌DS的旗舰车型DS5。
“国产化”助三强逆势而上
早期通过国产化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豪华品牌三强奥迪、宝马和奔驰似乎成了豪华品牌国产化的标杆,占据着中国豪华车市场80%左右的份额。更重要的是,三大豪华品牌的中国业绩均跑赢大市(根据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实现汽车销量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86%)。
而根据奥迪官方数据,2014全年,奥迪在华销量为57.9万辆,同比增幅17.7%,占全球份额的33%。这一数据保证了奥迪在华的强势地位,甩开排名第二的宝马(含MINI品牌)10万辆以上。从产品线层面看,奥迪Q3、Q5、Q7系列SUV,以及奥迪A3等紧凑车成为奥迪在去年销量增长的推动力量。
2014年,宝马和MINI品牌在华销量合计超过45.5万辆,同比增幅超过16%,占全球份额25.2%。奔驰在华销量达到28.2万辆,同比增幅29.1%,占全球份额17.1%。
2015年,三大品牌都展开新的攻势,其中扩张产品线与深度国产化成为重点。宝马在2015全年预计引入超过10款车型。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格预计,在市场放缓的背景下宝马在中国的增长会维持在10%左右。
一汽-大众奥迪2015年迎来多款全新换代车型,除了奥迪Q7和奥迪TT,奥迪A4、Q5、Q3这三款国产车型对其销量贡献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奔驰在2015年推出了全新北京奔驰GLA。奔驰销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凯此前说道,“正是强大的国产家族阵容,保证了国产家族的市场销量。”在开拓细分市场领域,奔驰“复活”了迈巴赫,推出了迈巴赫S600车型,借此完善S级产品线来满足中国市场。
“豪车国产化”拉低价格
为何国外品牌纷纷迈上了国产化的道路?汽车业评论人士认为:“众所周知,受制于进口税费,同级别的进口车车型要比竞争对手贵出一个身位,而国产最直接的一个表现就是价格上的巨大优势。如今,很多豪华品牌也靠平民价格走量,特别是类似于奥迪A4、宝马3系这样相对入门的车型,消费者对于价格还是比较敏感。奔驰、宝马、奥迪如今在中国市场的成功,让其他对手看到了,只要能有走量的主流车型,一样可以取得巨大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能够巩固市场份额,从而使得利润取得可持续化。”
记者调查发现,在豪车纷纷国产化之前,国内销售的豪华汽车大部分都是进口车,也只有部分豪华品牌的部分车型实现了国产,主要是因为豪华价格比较高,购买用户相对比较少,厂家不愿意花费巨资建厂使其国产化,不划算,很明显赔钱的买卖是没人愿意做的。为了占领国内还不算小的豪华车市场,此前通过进口销售的方式是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汽车进口到国内肯定要交不少的税费,还要产生运输费用,这些费用厂家当然会给用户加到汽车销售价格里面。另外还有国内代理商的丰厚利润,以及销售店的巨额利润,这些利润毋庸置疑,也是消费者买单。这么一来,这些豪华汽车在国内的价格就显得更加豪华了,甚至可以用奢华来形容了。而国产化可以直接拉低车辆价格。
多品牌欲借国产化翻身
据了解,豪车国产化的好处,还包括除了通过价格的降低直接带动销量,对服务网点建设的带动也是非常明显的。豪华品牌在本土建设整车厂之后,零件的本土化生产也随之而来。网点覆盖速度的增加,也是迅速扩大巩固市场份额的关键。从战略层面来讲,在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最大和豪华车销量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如果豪华品牌不选择加速国产化进程,将来很有可能会彻底沦为边缘化的品牌。
不少二线豪车品牌的负责人都曾公开表示,奔驰、宝马、奥迪对中国市场近乎垄断式的成功,如今众多豪华品牌都已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某豪车品牌的负责人表示,“如今公众认为一线豪华品牌的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都已经布局完毕了,而且对手们都在迅速跟进,再不急起直追,恐怕以后在中国连汤都喝不上了。”
如沃尔沃、凯迪拉克、捷豹路虎等在世界范围内只能算是二线豪华品牌,在其它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尚且不如奔驰,如果在最具翻盘机会的中国都输掉的话,下一个翻身的机会不知道要等到何时出现了。
国产化豪车瞄准年轻人
更低的价格、更炫的外观以及更智能的科技,显然逐步国产化的豪华品牌正将目标瞄准国内的年轻消费者群体。
对年轻车主而言,购买国产化的豪车,既有面子,又相对实惠。在国产版本的路虎极光发布后,就有车友在网上论坛讨论说,“现在要买极光的都等等吧,国产极光到店之后比进口会更便宜。”从厂家定价来看,确实如此。目前,路虎极光国产化后,其入门级车型价格或将下探到35万元左右,会比进口版便宜不少于5万元。
对厂家而言,国产化后虽然车价降了,但其自身的利润可能并未降低。如凯迪拉克品牌,据其厂家发布的信息,国产凯迪拉克XTS上市以后,半年销量增长超过100%。天津经销商则称国产化后XTS的增长数据还要高于全国的比例。
消费者担忧国产车质量
虽然外资品牌的国产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也给外资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带来了机遇,但是这件看似互惠互利的事情也不时会传出不和谐的声音。
长安福特翼虎“断轴门”事件至今仍未平息,北京奔驰今年初因发动机舱密封条召回了部分E级轿车,虽然是不相干的个案,但却让消费者开始怀疑,汽车国产化的质量究竟能否与原有的进口车媲美,价格的降低是否也意味着减配。
已关注路虎极光很久的一位天津车主表示,国产版本出来后他最担心的就是价降质量也变差。从已经上市的路虎极光来看,和其他国产化豪车类似,其外观、尺寸都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在体现车主的“面子”,其他国产化的豪车都不会缩水,甚至加长之风已经弥漫。但在动力配置方面,国产路虎揽胜极光除了有搭载进口版本上的那款2.0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外,还搭载一台奇瑞自主研发的缸内直喷发动机的车型。一方面确实体现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但一方面为此埋单的消费者也可能不甘心。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般的国产化带来的是生产地的变化,但并不带来品质上的改变,品质和产地二者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然而这并不能让一些消费者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