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通知公告

· 受访者:保健品成最不放心食品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5-10-12 08:26 来源:本站  作者:张敏    点击量:241次

                                                        漫画:司海英

  中国品牌网讯: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88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2.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这两年在吃上面更有安全感。水果、粮食和坚果成为受访者最放心的食品。

  在北京某小区物业工作的孙女士,女儿刚满周岁,一直吃某国产大品牌的奶粉。跟身边朋友高价购买的国外品牌奶粉相比,她感觉国产奶粉的品质并没什么差别。“女儿吃得挺好的,长得快,也很少生病”。孙女士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大众对奶粉的安全感大幅度降低,导致很多人不愿意信任国产奶粉。其实随着国家的重视,监管的加强,这几年国产奶粉的品质有了明显提升,“大家对国产奶粉的固有观念也应该更新了”。

  前几年,乳制品、食用油、保健品、粮食等很多种类的食品,都曝出食品安全事件。如今哪类食品的安全保障举措最有成效,品质提升最为明显?

  在本次调查列出的诸多种类食品中,受访者最放心的五类食品分别是:水果(38.2%)、粮食(32.4%)、炒货及坚果(26.3%)、乳制品(25.4%)、食用油(22.7%)。选择率均超过两成。

  本次调查也同时询问了受访者最不放心的食品。发现最不放心的五类食品是:保健品(45.4%)、食用油(42.5%)、乳制品(41.8%)、肉制品(40.6%)和快餐(39.2%)。

  值得注意的是,乳制品和食用油同时成为受访者最放心和最不放心的选项,反映了公众对这两类食品的敏感度和矛盾心理。

  “近些年的‘重头戏’在乳制品的监管,并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监管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贵松说。

  而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旭看来,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保健食品监管应该会成为最大的亮点:新法将其作为三类重点规范的特殊食品,进行了严格监管。例如对保健食品和一般食品进行了严格区分,强调保健食品在标签和说明书上,都必须宣告“本保健食品不得替代药物治疗”,保健品企业管理将备案与审批相结合,确保原料、技术创新的同时,也确保质量安全。

  调查显示,36.0%的受访者确认,近来政府的相关举措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产生了足够的震慑力。33.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30.3%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王旭表示,随着新法的实施,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威慑力会逐步加强,但要形成普遍的震慑,还需要进一步严格公正执法,防止选择性执法或不作为。不但要对一些社会关注的大案要案严格执法,还要做好风险预防工作,这样才能扭转仅依靠严刑峻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传统思路。

  “食品安全始终是公众最关心的领域和话题之一,但主观的安全感和信任度,取决于长时段内的治理效果,取决于日常监管水平的提升,更取决于有无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王旭说,当然,公众也需要建立现代理性的安全观,安全并不意味着零风险,也不意味着单一风险。很多时候,公众担心的食品安全风险,从科学角度而言并不是最大的,而不重视的一些方面却可能潜藏着更大风险。因此通过媒体的合理引导,在全社会塑造一个健康、理性、科学的食品安全文化和心态,也非常重要。

  近年来公众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安全感和信任度有没有提升?22.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这两年在吃上面更有安全感了。36.4%的受访者表示没什么变化,32.6%的受访者表示更没有安全感。

  王贵松表示,要彻底消除公众对食品行业的不信任感,需要一个过程。过渡期的长短取决于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王旭建议,首先,政府要率先垂范,真正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尤其是避免发生挑战公众安全底线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二是媒体要合理引导。媒体要妥善、理性地发挥作用,客观反映国家法律和政府工作的进步,真实记录食品安全事故的成因、解决,同时更加积极地进行食品安全科普引导工作。三是要进行食品安全文化的社会塑造。公众需要了解和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包括法律知识的完善,食品科学和食品产业相关常识的学习,以及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和积极的健康意识,这都是社会增进食品安全信心的重要因素。四是企业要严格自律,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自我规制、全程追随与风险点控制的现代食品企业制度并严格执行,这是治本之策。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