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树立新的旅游经济观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3:11:22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70次

中国品牌网讯:当前,从旅游业规模和旅游产品的丰富性来看,我国已迈入旅游大国行列,但与世界旅游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旅游的综合环境还需改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还不高;旅游业粗放发展的特征明显,旅游产品效益偏低;旅游人才匮乏,一些人文明旅游的意识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我国旅游业的经济贡献长期被低估,导致旅游业发展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发展思路不够开阔。

从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旅游业统计数据存在被低估现象。比如,我国旅游者接待人次统计数据就与交通统计数据不匹配,存在较严重的低估。2014年,我国客运总量为220.9亿人次,旅游者接待人次为38.56亿,仅占客运总量的17.46%。而国际上公认,旅游业对交通的贡献比例超过50%。即使保守估计,2014年我国旅游者接待人次也应在79亿以上。

从国际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对旅游的理解过窄,造成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被低估。2008年版世界旅游组织卫星账户(一种国际公认的测度旅游业经济影响的方法体系)把医疗保健、探亲访友、公务和商务活动、教育和培训、购物、过境等个人目的出行以及商务和职业目的中参加会议、交易会、展览、表演和演出等出行均计入旅游范围,适用的是大旅游概念。而在我国,旅游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游山玩水,世界旅游组织卫星账户中的很多内容,包括商务旅游、探亲访友、医疗保健、教育培训、购物过境等出行,甚至大量的乡村旅游、自助自驾休闲旅游等,都没有被纳入旅游统计范围。事实上,即使是旅游组织卫星账户所测算的旅游业产值,也主要是直接贡献,并没有包括间接贡献。

一些人认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真实贡献大小是学者研究的问题,与开展工作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恰恰是由于不掌握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的真实贡献,不了解它对关联产业的巨大拉动作用和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渗透作用,才导致相关工作思路狭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创新无处着手,更难以作出科学决策。至今,仍有一些人只看到旅游业的消费贡献,对旅游业对投资、出口贡献的认识严重不足,甚至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旅游业,认为旅游业只富民不富财政。这样狭隘的观念,怎么能适应建设旅游强国的需要?

实际上,旅游业是边界模糊甚至无边界的综合性产业。像其他许多综合性产业一样,旅游业与众多关联产业不断融合渗透,其贡献渗透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不仅本身能促进经济增长,创造众多就业机会,而且它与第一产业融合,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的发展;与第二产业融合,能促进旅游装备、户外用品制造业等的发展;与第三产业如文化、金融、交通、商务、医疗、体育、养老等融合,能促进相关业态创新,在提高消费者体验的同时创造新的价值。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载体,在促进先进文化传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从旅游大国迈向旅游强国的今天,旅游业同其他产业以及旅游业内部不同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正在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才能掌握旅游业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类似旅游业这样的综合性产业的贡献被低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思路的拓展和潜力的释放。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尤其需要加强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加强调查研究、统筹谋划,努力发现和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旅游业等综合性产业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巨大作用。正确认识事物、努力把握规律,视野才能开阔,思想才能解放,思路才能打开,从而开拓出新的发展天地。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